□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平妮
(相关资料图)
□ 法治日报全媒体通讯员 屈庆东 林志祥
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服务大局和司法为民最前沿的触角,也是人民法院展示自身形象、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两级人民法院坚持优布局、强基础、提效能,打造专业化、规范化、智能化、多元化人民法庭,以“一庭一品牌”专业特色法庭建设精准服务乡村振兴、基层治理。
2021年以来,全市43个人民法庭共新收案件39104件,结案38097件,结案率95.66%,案件调撤率44.83%,先后有16个集体、37名个人受到市级以上表彰奖励。
特色法庭多点开花
“我代理的某银行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立案后不到一周就收到了开庭传票,案件仅用13天就审结,金融诉讼服务站的法官效率太高了。”在济宁市任城区人民法院金融诉讼服务站感受到办案质效的孙律师感叹道。
金融诉讼服务站是任城法院进一步服务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聚力攻坚金融风险化解和金融环境提升的有力举措。服务站设在济宁农商银行资产经营中心,集中负责全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的立案、保全、审理、执行工作,并对金融案件开展类案集约化审理。
近年来,济宁法院结合辖区地域特点与发展实际,推进“一庭一品牌”建设,探索设立金融、旅游、环资、家事、道交等专业特色法庭28个,对类案实行集中管辖。
金乡县人民法院针对农业资源丰富这一特点,在山东省率先设立农产品交易纠纷审判法庭,实行涉农产品交易纠纷案件集中管辖,健全专业化审判机制,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乡村振兴,赋能“菜篮子工程”。
据统计,2021年以来,全市特色法庭共集中审理金融、旅游、道交等案件14030件,占全市法庭受理案件的36.8%。
重心下移规范管理
法院班子成员对法庭定期开展调研指导、基层法院新入职干警先到法庭锻炼、入额法官助理必须要有基层法庭工作经历、提拔干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法庭干警……济宁法院坚持重心下移,推动法庭规范化管理。
据了解,全市法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法庭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和职责,统筹推进法庭工作。实行督导常态化,两级法院班子成员每人确定1个法庭作为联系点,定期开展调研指导,实现“一对一”联系,解决法庭实际困难。
此外,济宁法院还将法庭参与法治宣讲、基层治理、为当地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等工作精准量化纳入绩效考核,最大限度激发释放法庭潜能,真正发挥人民法庭前沿阵地作用。
据统计,全市法庭建立普法宣传点78个,深入镇村巡回审判200余次,开展“送法进校园”“法官赶大集”活动,开展法律咨询、普法讲座1000余场次,受教育学生、群众达十万人次。
济宁法院还注重加快智慧法庭建设,将信息化、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法庭各项工作深入融合,构建“一站式”服务中心、“零距离”在线平台、“半小时”服务圈互为补充的多维度、立体化服务体系。2021年以来,全市法庭共线上收转材料、调解开庭、文书送达20350件次,变“人在路上跑”为“案在网上传”。
多元化解矛盾纠纷
“感谢法官帮我及时减少了损失,要是一步不落走完程序,我这些大蒜都得烂到库里,那我就赔大了。”在金乡县从事大蒜生意的张某颇为感慨。
原来,张某和一家销售大蒜的网店签订购销合同,约定网店收购其在冷库储存的大蒜,张某保证大蒜出库时无外芽、内芽不超过1/3、无冻蒜等,但出库时网店发现大蒜不符合上述标准。双方协商未果,网店起诉张某要求赔偿,同时申请对大蒜质量进行鉴定。但鉴定需要一两个月时间,存储的大蒜可能会进一步变质,这可愁坏了张某。
让张某没想到的是,金乡法院农产品交易纠纷审判法庭法官接到案件后第一时间展开调解工作,联合常驻农贸市场的调解员,高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既没有耽误大蒜售卖,又化解了双方矛盾。
人民法庭是诉源治理的最前端。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市法院推广汶上县人民法院创设的对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村基层组织、基层政法单位、基层教育机构“四个对接机制”,推动纠纷多元化解。目前,全市43个法庭均成立“诉调联动工作中心”,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将大量纠纷化解在诉前。两年来,全市法庭化解矛盾纠纷10380余件,司法确认1650件。
“基层稳则天下安,‘小法庭’里也可以有大作为。济宁法院将进一步把准关系、提高能力,充分发挥人民法庭职能作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法治保障。”济宁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李胜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