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日,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新华镇长庄村番茄种植基地里,两台装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无人驾驶拖拉机正在将番茄苗植入土地。 王 将摄(人民图片)王 鹏作(新华社发)从导航定位到交通运输,从农林牧渔到防灾减灾,北斗系统不断融入各个领域、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第十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超过12亿台(套),超过790万辆道路营运车辆、4.7万多艘船舶、4万多辆邮政快递干线车辆应用北斗系统,搭载国产北斗高精度定位芯片的共享单车投放已突破500万辆,中国北斗正提供稳健的位置服务,为千行百业保驾护航。
北斗家族再添“新星”
5月17日,第5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北斗卫星家族的这次“上新”,将进一步提升系统服务性能,对推广北斗系统特色服务、支撑北斗系统规模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自2020年建成开通以来,在众多行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成为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科技力量。不久前,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2023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其中显示,2022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007亿元,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达到1527亿元,在总体产值中占比为30.50%。
北斗系统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比如,在大家常用的导航APP中,百度地图与高德地图先后宣布正式切换为北斗优先定位,北斗定位服务日均使用量已超过3600亿次。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高精度定位,可以获取车辆实时厘米级位置信息。腾讯智慧交通副总裁谢建家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智能交通领域有许多应用,比如在自动驾驶、自动泊车、自动物流等方面,为车辆提供更准确可靠的定位和导航服务,助力提升安全水平和运行效率。
“守护”万家灯火
如今,北斗系统已全面赋能国家基础设施,加速融入自然资源、农业、通信、交通、电力等各行各业,大幅提升高精度位置服务的能力水平。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副秘书长、北斗时空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冬航表示,根据北斗时空技术研究院统计,2022年,北斗产业的五大区域实现综合产值约3778亿元,在全国总体产值中占比高达75.44%。其中,京津冀地区综合产值达到1048亿元,珠三角地区综合产值达到1028亿元,长三角地区综合产值达769亿元,华中地区综合产值达到497亿元,西部地区综合产值达到436亿元。
卫星导航系统早已深入千家万户的生活场景,甚至在许多平时不常被关注的领域,默默“守护”着万家灯火。比如,在防灾减灾领域,以北斗高精度技术为核心的普适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已在云南、四川等十多个省份开展监测。这套系统将北斗高精度接收机、雨量计等各类传感器组合起来,对灾体隐患点的形变、裂缝、地下水位等进行监测,实现远程在线实时监控、分析和预警,提升了灾害预警能力。
在电力行业,北斗应用也在大力推进。截至2022年底,全行业已完成超过2000多座电力北斗地基增强基准站的建设和部署,推广各类北斗应用终端超过50万台(套),为无人机自主巡检、变电站机器人巡检、杆塔监测等业务应用的智能设备提供高精度位置服务。目前,电力行业车辆全部安装北斗车载终端。
助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在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贤成看来,各行业还需要结合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新信号体制、新服务功能,以创新应用带动技术突破,统筹开展北斗产业相关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发,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基于北斗应用需求和产业基础条件,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打造龙头企业带动牵引、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于贤成说。
如今,多地也在围绕自身发展需求,结合已有基础、优势和特点,推进北斗时空信息和位置服务与地方传统经济相结合的深化应用,助力地方经济实现转型升级。在京津冀地区,面向交通物流数字化和一体化发展需求,已开展了北斗+车路协同、北斗+无人配送应用示范,有效提高了道路交通和末端配送效率。在粤港澳大湾区,为实现基础设施智慧化的发展需求,已在三峡阳江沙扒海上风电项目、南三岛大桥等多项工程建设中应用北斗技术,提高了综合施工效率。在长三角地区,北斗系统的应用实现上海青浦、江苏苏州吴江、浙江嘉兴嘉善公交系统跨区域运营,推进了一体化发展进程……北斗应用推进和特色园区建设正在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专家认为,在中国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加速推进下,必将带来信息产业发展的新局面,北斗的作用也从最初的时空信息采集逐渐转变为与目标行业既有业务的深度结合,打造形成新的工作模式,而这也将为北斗市场化、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创造出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本报记者 孙亚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