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海婵 通讯员 汤倩 朱江敏
连日来,在惠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农科所”)的试验田和温室大棚里,一个个红松茸菌菇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
惠州农科所去年引进“中科1号”红松茸品种,进行林下、大田、大棚三种模式及多种栽培基质示范种植研究,从目前的采收情况预计,亩产量可达3000斤以上,达到预期示范目标,为接下来规模化推广红松茸种植打下坚实基础。
红松茸产业素有“三闲四高”之称。“三闲”指闲时、闲地、闲料,“四高”指产值高、效益高、资源利用率高、产品档次高。据农科所技术人员介绍,利用冬闲田、林下等地露天种植食用菌红松茸,就地取材,变“废”(农林废弃物)为宝,投入成本低,技术难度不大,大部分农民通过短期培训和实地操作就能掌握技术要领。因种植时重力活少,老人也可种植,对农民来说,红松茸的种植门槛较低,收益却较高,极具推广价值。接下来,农科所计划向各县区布点示范,发挥技术优势推动红松茸等林下经济产业化发展。
据了解,红松茸口感好,营养丰富,是目前人工种植的食用菌中口感最为接近野生松茸的品种。其富含活性多糖、黄铜、维生素以及膳食性纤维等多种成分,并含有多种矿质元素,有抗肿瘤、降血糖、预防心血管疾病、排毒减肥、强精补肾、增加免疫力等功效。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黄磊
校对 | 彭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