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摄影家沙飞之子王毅强在介绍父亲的摄影作品。河北日报记者 曹 铮摄
“照片上正在为《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制版的是我父亲杨瑞生。”
“照片最左边正在做晒版工作的是我父亲曲治全。”
4月4日上午,在河北美术馆举办的“烽烟号角——纪念《晋察冀画报》创刊80周年摄影文献展”开幕式现场,两位老人聚在一张老照片前激动地交流着。这张照片定格的是1942年晋察冀画报社技师杨瑞生、曲治全、康健正在为《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制版的场景,拍摄者是当年报社摄影师沙飞。两位不时交流的老人是照片中杨瑞生的儿子杨长河、曲治全的儿子曲克明。时间跨越80余年,一张老照片将杨长河、曲克明带回了父辈生活、工作和战斗的年代。
4月4日开展的这场摄影文献展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河北画报社、河北省摄影家协会、晋察冀画报研究会、河北美术馆承办,河北省档案馆、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协会、河北省艺术摄影家学会协办。去年《晋察冀画报》创刊80周年之际,该展览申报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并于今年初入选。
展览现场,有两位老人不时穿梭于展厅内,为观众讲解参展照片的拍摄时间、地点、内容,将大家带进难忘的红色岁月,他们的父亲是曾任晋察冀画报社主任的沙飞和曾任副主任的石少华。“这是我首次以策展人的身份在石家庄组织红色主题摄影文献展。此次展览首次将晋察冀画报社的工作人员作为一个英雄集体进行呈现。参展的350余件展品包括70多位《晋察冀画报》摄影师拍摄的历史照片和报社成员后代保存的史料文献、档案资料等。”石少华儿子石志民说,每一件展品都是一段历史的记录和见证。许多晋察冀画报社工作人员的后人得知办展消息后,精心挑选、提供了一批珍贵的历史实物和照片资料,展示抗战实物史料背后蕴藏的动人故事和伟大抗战精神,其中很多展品是首次与公众见面。
“这个展览展示的是我的父辈那一代人共同创造的历史华章。《晋察冀画报》的背后有一群心怀家国、舍生忘死的工作人员,他们中有的人用镜头凝视时代,有的人潜心研究出版技术以保证刊物的出版。希望观众通过这次展览了解他们的故事。”老一辈摄影工作者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与祖国共命运的家国情怀深深感染着石志民。追随父亲的步伐,石志民也选择了从事与摄影有关的工作,尤其是最近十多年来,他多次在全国各地举办与新中国摄影相关的展览,致力于讲述中国摄影师的故事。
在一组全家福照片前,石志民凝视良久。其中一张照片是晋察冀画报社技师何重生与父母、妻子、两个儿女的合影,另一张是何重生的父母、妻子与三个儿女的合影。“第一张全家福是何重生奔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前与家人的合影,那时他的妻子正怀着身孕,三女儿何瑞尚未出生。拍摄第二张全家福时,三女儿何瑞已在妈妈的怀抱中,但何重生却在晋察冀画报社工作,没出现在合影中,何重生是从照片上见到自己女儿何瑞的。1943年12月,何重生在战斗中牺牲,父女从此天人永隔。父女一生从未谋面,两幅照片饱含着父女终生的思念。”在石志民的讲述中,照片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八路军开赴敌后创建的第一个根据地,也是中国红色摄影的摇篮。创刊于平山县碾盘沟村的《晋察冀画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第一份以刊登照片为主的大型综合性画报,曾刊登了以沙飞为代表的众多摄影工作者拍摄的一大批珍贵照片,生动记录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民在残酷环境中的战斗与生活。作为中国革命新闻摄影的奠基者,沙飞参与创办《晋察冀画报》,与战友们拍摄和保存了革命战争时期最完整的照片档案,并建立和发展了一支强大的革命摄影队伍。此次来石家庄参与组织摄影文献展,对于75岁的王毅强来说意义重大。“我出生在河北阜平,长大后通过父亲的摄影作品逐渐了解了他。包括我父亲沙飞在内的很多摄影记者端着相机穿梭在枪林弹雨中,记录抗战历史,同时也培养出一大批摄影人才。每每想到这些,我都感到很自豪。”王毅强说。
重温历史,激励今人。《晋察冀画报》和它记录下的抗战史诗,早已镌刻在历史丰碑上,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河北日报记者 曹 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