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7月7日电 题:车间、田间、直播间里看蝶变——宁夏灵武市产业突围调查
新华社记者刘紫凌、何晨阳、苏醒
【资料图】
塞上夏日,麦香柳绿。走进位于宁夏平原中部、黄河东岸的灵武市,车间、田间、直播间里一派繁忙景象。这座有着“国际精品羊绒之都”美誉的小城,曾一度因羊绒产业遭遇“断崖式”下滑,多家支柱企业面临破产重组。如今,靠着困中求变的思维,灵武正通过传统产业逆境求变,“土味”产业触网升级,乡村产业健康成长。
“一根羊绒”见证逆境突围
织针穿梭,纺纱机轰鸣……走进位于灵武市的宁夏新澳羊绒有限公司纺纱车间,一派开足马力赶订单的忙碌场面。公司董事长王华说:“今年全年预计可生产羊绒纱线1800吨,产值约12亿元,其中外贸订单约占四分之一。”
不远处的宁夏新中绒羊绒服装有限公司是产业链上的另一家企业。今年以来,这家企业生产线进入高速运转状态,前五个月实现销售额近3000万元,订单已排到9月份。
灵武市是银川市下辖的县级市。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的羊绒产业,是当地最具特色的产业之一,曾为灵武赢得“国际精品羊绒之都”的美誉。
工作人员在新澳羊绒有限公司纺纱车间作业。 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如今火热的生产场景让人很难想到,这是一个刚刚经历了“寒冬”的产业。几年前,受市场等因素影响,灵武羊绒产业进入“低谷期”。
逆境求变。通过引入多家头部企业,改进生产工艺,灵武羊绒产业触底反弹,产值由2019年的6.59亿元恢复至2022年的16.67亿元。
看似简单的数字变化背后,却是产业内部肌理的跃升。
实行精细化管理,严控支出成本;加大研发投入,开发羊绒丝绸混纺等新产品;拓展海外市场,全球跑市场找订单……从成本控制、产品创新到市场拓展,让这个产业重获新生。
“目前公司粗纺纱线市场占有率排名国内第二、全球第三,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重塑灵武羊绒行业荣光。”王华说。
“一条网线”赋能土货走俏
“羊肉又拍两单,马上发货”“羊肉可煲汤、可烧烤、可涮肉,朋友们可根据需求下单”宁夏宁羴源牛羊肉有限公司的直播间里,带货主播们正热情洋溢地向网友推介。
“直播间每天的访客有10万人次,销售额20多万元,主要销往北上广等地。”宁羴源公司总经理纪成军说。
时下并非销售旺季,但直播间里的羊肉销售依旧火爆。“与传统批发模式相比,直播电商突破原有销售半径,实现了‘淡季不淡,旺季火爆’。”纪成军说。
为适应电商销售,宁羴源对羊肉进行精细分割,开发出8个系列112个单品,价格最高的羊排每公斤售价170多元。
宁羴源公司直播间内,工作人员正在推介商品。新华社记者 苏醒 摄
除了牛羊肉,灵武长枣、大米、枸杞、八宝茶、亚麻籽油等土特产都是带货良品,炖肉料、烧烤料、韭菜花等“羊肉伴侣”也深受消费者青睐。开播3年,宁羴源的抖音账号收获115万粉丝,2022年公司收入达1.77亿元,其中线上收入1.11亿元。
“红枣原浆”“昊王大米”“大秦枣业”……近年来,灵武市立足本地资源,挖掘县域标志好物,持续打造农特产网销货品。
银川市委副书记、灵武市委书记刘国强说,一批传统企业纷纷建起直播间和直播基地,打造沉浸式、场景式、原产地消费新体验,电商引领传统企业、合作社转型升级走出了新路子。2022年灵武市网络销售额51.15亿元,占宁夏全区的26.89%。
“一道风景”催生乡村蝶变
灵武市郝家桥镇胡家堡村的“渔乐”营地内,水面碧波荡漾,钓鱼爱好者们手持鱼竿并排齐坐,惬意地享受垂钓乐趣。不远处的“沙滩露营地”,三五好友围桌而坐,边吃边聊,食物炙烤的“滋滋”声与游客的欢笑声交织,形成独特的田园“交响曲”。
游客在胡家堡村“沙滩露营地”游玩。(灵武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废弃的苇塘。“村里缺少像样的产业,村民要么留村务农,要么外出打工,村集体负债60多万元。”村党支部书记吴海宝说。
2022年,通过盘活资源,打造集休闲采摘、露营垂钓、特色民宿、研学教育等为一体的“渔乐”营地,胡家堡人在田野上“种”起了乡村风景。今年“五一”假期,营地日接待游客2万多人,收益超50万元。
吴海宝告诉记者,营地带动40多名村民稳定就业,让村民收入、村集体收入都显著提升。2022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6万元,村集体收入168万元,预计今年将突破400万元。
灵武市市长杨玉龙说,近年来,灵武市鼓励各村创新模式,盘活资源,打造“全景、全业、全民、全时”的乡村旅游新业态。目前,全市共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宁夏特色旅游村3个,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11个,乡村旅游成为催生乡村蝶变、实现乡村振兴的最美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