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头号玩家滴滴回归后,这条沉寂许久的赛道重新热闹起来。
2月20日,滴滴昔日最大对手嘀嗒出行在港交所递表。中金、海通国际及野村国际为本次IPO的联席保荐人。有市场消息称,嘀嗒出行可能最快将于今年6月份挂牌交易。
(资料图片)
这已经是嘀嗒出行第三次冲击港交所。2020年10月,嘀嗒出行就试图闯关港交所,2021年4月,嘀嗒出行在冲击首次冲击IPO失败不到一周内再度递表。嘀嗒出行前两次冲击上市均已失败告终,直到时隔近两年后,才再次递表。
嘀嗒出行冲击资本市场的时间点,与“行业一哥”滴滴似乎密切相关。
2021年6月30日,嘀嗒出行二次递表期间,滴滴在纽交所挂牌上市。但仅仅两个交易日后,网信办宣布对滴滴启动网络安全审查,随后滴滴旗下包括“滴滴出行”在内的26款App被下架。2022年6月13日,滴滴在纽交所摘牌;当年7月,网信办对滴滴处以80亿元罚款,“滴滴出行”等App仍处于下架状态。2023年1月16日,滴滴出行回归,恢复新用户注册。一个月后,嘀嗒出行时隔近两年再次冲击港交所。
相比前两次冲击IPO,本次闯关港交所,嘀嗒出行有了更大的底气。自2019年首次实现盈利以来,嘀嗒出行一直保持盈利。2019年到2022年三季末,经调净利润累计达到8.18亿元。
不过,相比业绩的增长,外界对于嘀嗒出行的业务和规模,仍有一定担忧。
尴尬的规模
嘀嗒出行成立于2014年7月,彼时出行领域的两大龙头滴滴和快的激战正酣。嘀嗒出行以顺风车这一细分赛道切入市场,当时的名称是“嘀嗒拼车”。2017年,嘀嗒出行上线出租车业务,并更名为“嘀嗒出行”。
嘀嗒出行本质上是一个信息服务平台,营收来自于顺风车业务的私家车车主和出租车业务的司机们贡献的服务费。这种轻资产模式,让嘀嗒出行一直保持高毛利水平。2020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毛利率分别是86.7%、85.4%和80.5%。
嘀嗒出行的高毛利表现自然也吸引了资本的目光。自成立以来,嘀嗒出行共进行了5轮融资,投资方包括IDG资本,易车网和蔚来资本等。最近一次融资还是2018年5月,当时投后估值约为9.9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6.45亿元)。
IPO前,以宋中杰为首的创始团队持股33.11%,占总投票权的50%;蔚来资本持股21.92%,是最大的外部股东。目前,蔚来创始人李斌为嘀嗒出行非执行董事。2018年,宋中杰曾邀请李斌加入嘀嗒出行,出任董事长。
成立近九年,嘀嗒出行的规模一直没有突破10亿元。2020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嘀嗒出行营收分别为7.5亿元、7.8亿元和4.28亿元,经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3.43亿元、2.38亿元和0.65亿元。
时至今日,顺风车业务仍然是嘀嗒出行最主要的业务。2020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顺风车业务营收分贝为6.72亿元、6.95亿元和3.9亿元,在总营收占比分别为89.1%、89%和91%。
值得注意的是,顺风车市场规模的天花板是可见的。天风证券报告显示,国内四轮出行市场包括出租车扬召、出租车网约、网约车和顺风车,顺风车虽然增长强劲,但只占1%市场份额。
嘀嗒出行的顺风车业务领先优势正在缩小。2019年至2021年,国内顺风车市场规模从140亿元增长至221亿元。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嘀嗒出行在这三年间促成的顺风车交易总额分别为85亿元、81亿元和78亿元,持续缩水。同期,市场份额也从66.5%降至38.1%,与行业第二的玩家差距已经不足7个百分点。
嘀嗒出行试图通过布局新业务减少对顺风车的依赖,但2017年尝试切入出租车赛道至今,新业务仍没有给嘀嗒出行带来业绩上的实质突破。
嘀嗒出行的出租车业务营收数据在2019年才首次出现在财报中,在总营收中占比1.1%。2020年,出租车业务贡献营收比达到4.7%,当期毛利率达到24.9%,是历史最好水平。此后,嘀嗒出行的出租车业务营收占比的毛利率持续下滑。2022年前三季度,出租车业务贡献营收1554.5万元,在总营收中国占比3.6%,当期毛利率已经下滑至-47.7%。嘀嗒出行将出租车业务的毛利率下滑归因于加大了对出租车司机补贴和用户奖励。
此外,嘀嗒出行还有一部分广告收入,即向第三方商家出售App内置广告位的收入,但这部分收入同样占比不高。2022年前三个季度,嘀嗒出行的广告及其他服务贡献营收2279.3万元,在总营收中占比5.3%。
合规问题待解
顺风车赛道的安全问题,一直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顺风车相比网约车更能代表共享经济。2016年时,滴滴顺风车业务就占据行业半壁江山,也是滴滴率先实现盈利的业务板块。但2018年发生的两起顺风车恶性安全事故,给当时如火如荼的顺风车赛道泼了一瓢凉水。“行业一哥”滴滴的顺风车业务下线整改一年,直到2019年11月才恢复上线。
在滴滴下线整改期,嘀嗒出行等网约车平台顺势“抢地盘”,实现了业务的显著增长。2019年,嘀嗒出行营收5.81亿元,同比增长392%。
不过,嘀嗒出行与滴滴的差距仍非常明显。2021年,嘀嗒出行营收规模7.8亿元,同期,滴滴总营收为1738亿元。
相比于重新出发的“巨鳄”滴滴,嘀嗒出行面临的行业压力更为明显。滴滴“缺位”的一年多,出行市场群雄逐鹿,目前规模比较大的玩家包括滴滴、哈啰等。
事实上,嘀嗒出行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同样押注顺风车生意的哈啰出行。截至2022年底,哈啰出行注册用户突破6.3亿,累计认证车主超过2200万名,全年完成顺丰车订单1.5亿次。嘀嗒出行2022年前九个月顺风车订单数为0.721亿,截至当年9月末,累计认证车主1240万名。无论车主数还是订单规模,嘀嗒出行都远少于哈啰出行。
而且,顺风车业务存在政策上的不确定性。2022年11月修订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网约车服务平台及该等平台上的司机需要取得若干执照及许可证。就这一规定来看,顺风车已经被排除在发牌制度之外。而顺风车的低门槛,能否挡住司机以顺风车名义提供网约车服务也是一个未知数。
2022年4月,嘀嗒出行曾公布运营数据,称其封禁和警告的顺风车车主,平均分别超过2000名和4000名 ,涉及违规多拼、诱导线下交易、人车不符、严重爽约、收取额外附加费等多种违规行为。
根据招股书数据,嘀嗒出行顺风车平台累计接获57宗行政罚款,其中36宗目前已经撤销。余下21宗行政罚款,合计约为5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