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要认真工作,积极履职,精准把握政策,结合医院实际及时拿出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真正解决群众所需、所急、所想、所盼……”在七星关区野角乡大麻塘村的村办公室里,毕节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张海与大麻塘村、元华村村支两委、驻村干部进行座谈。
(资料图)
七星关区野角乡大麻塘村、元华村是毕节市中医医院的乡村振兴联系点,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省乡村振兴决策部署,毕节市中医医院立足帮扶村实际,围绕富民强村,抓好产销工作、助医助学、智力帮扶,从源头解决问题,切实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做细做实。
凝心聚力压实责任“添活力”
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医院选派了党员骨干力量孙鹏、彭茂松全脱产开展驻村帮扶。按照毕节市委市政府要求,2023年5月19日,再次选派党员毛艳丰、敖玉荣进行驻村帮扶干部轮换,在乡村振兴联系点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形成一人蹲点,单位齐帮的工作格局。
医院班子成员落实“四到”工作制要求,定期到帮扶点开展调研、走访、慰问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走访中,多次与乡政府领导、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召开座谈会,推进乡村振兴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对接;2023年7月15日,在村民家院坝里,院领导详细询问其健康、就业、子女入学、稳定增收以及存在困难等情况,并结合实际认真讲解党的惠民政策。“感谢政府和中医院的关心帮助,经常为我们排忧解难,提振士气,我们很感动,感恩党,也将把握帮扶机会,努力‘造血’,过上美好的生活。”村民郑家两兄弟笑着说。
2022年,医院共投入1.06万元购买粮油水果等生活物资慰问了帮扶点困难党员、老党员、困难群众、困养儿童、退役军人、残疾人。
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强实力”
在驻村干部的带领下,村民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种植刺梨、板栗、白茶等经济作物,并引导农户养殖小黄牛和猪,以家庭农场作为实现群众致富的重要抓手,按照“稳定发展一户,带动群众五户”的工作思路,努力建设家庭农场,帮助群众谋发展,增收入。
为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近年来,毕节中医医院发动全院所有职工通过“以购代捐”的形式认购农产品,2022年认购总额达23718元,2023年初,医院以党支部、科室及职工食堂为单位,积极参与消费购买白菜、散养乌骨土鸡、萝卜等绿色农产品价值共计2.41万元。“以购代捐”激发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群众持续增收。截至2023年7月,大麻塘村人均收入提增到1万多元,元华村人均收入提增到8千余元。
落实医疗扶贫“减压力”
近年来,毕节中医院积极开展健康惠民工作,针对所有帮扶村,在调查调研的基础上,以“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多次组织多部门多科室专家开展针对性的义诊活动,每年组织开展义诊帮扶10余次,义诊期间为群众把脉问诊、免费针灸理疗、刮痧、测血压血糖、做B超检查等,同时免费发放药品及健康知识手册,从专业角度向群众分析讲解疾病的发展与有效干预,普及中医养生知识,对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易传染病的预防和用药知识进行普及和指导,每年义诊人次达1000余人,发放药品价值1万余元,将“健康快车”开到老百姓的家门口,让村民们不出村也同样享受到三甲医院专家的医疗服务。
到医院就诊的困难村民,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商业保险、民政医疗救助等报销后,医院给予个人自付部分再减免10%,严格控制住院患者的总医疗费用,切实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保障患者得到有效医治。
改善基础设施“增动力”
在帮扶过程中,医院以改善基础设施为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着力点,不断改善帮扶点基础设施,其中,大麻塘村、元华村部分道路照明设施不全,村民夜间出行时,部分路段主要靠手电筒照明。为解决这个难题,毕节市中医医院投入12万元用于帮扶点太阳能路灯安装,目前已正常投入使用。
不仅如此,医院还支持村办公阵地建设。在大麻塘村村公所搬迁之际,出资2.5万元为大麻塘村购买打印机、办公电脑、音响、监控等设备,为解决村民安全饮水问题,医院共投入3万元帮助大麻塘村进行安全饮水管网维修维护,新建蓄水池1个,铺设主管道1300余米。
爱心助学激发帮扶“创造力”
医院持续开展教育帮扶,每年为帮扶点考上大学,及成绩优异的学生提供助学资金。其中,2022年投入3.3万元资助帮扶点考取本科以上大学生11名,每人发放3000元助学金,同时还为1—6年级学生发放奖学金,让他们在逐梦道路上没有后顾之忧。
毕节市中医医院在开展助学、送医下乡、农产品助销、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还努力改善帮扶村居住环境、定期开展政策宣讲、健康教育,将环境整治与智力文明帮扶同步推进。
“有中医医院做后盾,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很有信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将带领大家不断奋斗,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确保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不掉队。”大麻塘村和元华村的负责人表示。
来源:毕节市中医医院
编辑 马丹
二审 冯相清
三审 李文勇